你的位置:首页 > 知识课堂 > 正文

温度传感器原理

发布时间:2012-11-19

温度传感器原理

温度传感器简单的说就是两种导体接触在一块,结点处会有一个稳定的电动势;同一导体,两端温度不同,两端间有一定大小的电动势。

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其种类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众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电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随温度而变化,在此我们暂时介绍最常用的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产品。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如图2-1(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的电势,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差△V,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如图2-1(b)所示。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V很小时,△V△T成正比关系。定义△V△T的微分热电势为热电势率,又称塞贝克系数。塞贝克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组成热电偶的两种导体的热电特性和结点的温度差。

  热电偶的种类

  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了8种类型的热电偶作为标准化热电偶,即为T型、E型、J型、K型、N型、B型、R型和S型。

  热电阻

  1.热电阻材料的特性

  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利用此原理构成的传感器就是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纯金属是热电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电阻温度系数要大而且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电阻率高,热容量小,反应速度快。
材料的复现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低。
在测温范围内化学物理特性稳定。

  目前,在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铂和铜,并已制作成标准测温热电阻。

温度传感器原理

温度传感器原理

温度传感器原理

  2.铂电阻

  铂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线性,在0630.74℃范围内可用下式表示RtR0(1+At+Bt2)(2-1)-1900℃范围内为RtR0(1+At+Bt2Ct3)(2-2)式中,RORt为温度时铂电阻的电阻值,t为任意温度,ABC为温度系数,由实验确定,A3.9684×10-3/℃B-5.847×10-7℃2C-4.22×10-l2/℃3。由式(2-1)和式(2-2)看出,当R0值不同时,在同样温度下,其Rt值也不同。

  3.铜电阻

  在测温精度要求不高,且测温范围比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铜电阻做成热电阻材料代替铂电阻。在-50150℃的温度范围内,铜电阻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其电阻与温度关系的表达式为RtR0(1+At)(2-3)式中,A4.25×10-34.28×10-3℃为铜电阻的温度系数

  
温度传感器原理
电偶、热电阻特点

热电偶

热电阻

热电偶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
、优点
·
热电偶可将温度量转换成电量进行检测,对于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等都很方便,
·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
价格便宜,
·
惰性小,
·
准确度高,
·
测温范围广,
·
能适应各种测量对象的要求(特定部位或狭小场所),如点温和面温的测量,
·
适于远距离测量和控制。
b
、缺点
·
测量准确度难以超过0.2℃
·
必须有参考端,并且温度要保持恒定。
·
在高温或长期使用时,因受被测介质影响或气氛腐蚀作用(如氧化、还原)等而发生劣化。

热电阻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
、优点
·
准确度高。在所有常用温度计中,准确度最高,可达1mk
·
输出信号大,灵敏度高。如在0℃Pt100铂热电阻测温,当温度变化1℃时,其电阻值约变化0.4Ω,如果通过电流为2mA,则其电压输出量变化为800μV。在相同条件下,即使灵敏度比较高的K型热电偶,其热电动势变化也只有40μV左右。由此可见,热电阻的灵敏度较热电偶高一个数量级。
·
测温范围广,稳定性好。在振动小而适宜的环境下,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0.1℃以下的稳定性。
·
无需参考点。温度值可由测得的电阻值直接求出。
·
输出线性好。只用简单的辅助回路就能得到线性输出,显示仪表可均匀刻度。
b
、缺点
·
采用细金属丝的热电阻元件抗机械冲击与振动性能差。
·
元件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大,尺寸较大,因此,热响应时间长。·不适宜测量体积狭小和温度瞬变区域。

 热电偶、热电阻通用要求

 

温度测量范围和允许误差

热电偶名称

型号

分度号

允差等级

测量范围(℃)

允差

(参考端为0℃)

铂铑30-铂铑6

WRB
(WRR)

B

2

6001700

±0.0025∣t∣

3

600800

±4℃

8001700

±0.005∣t∣

铂铑10-

WRS
(WRP)

S

2

0600

±1.5℃

6001600

±0.0025∣t∣

铂铑13-

WRR
(WRQ)

R

2

0600

±1.5℃

6001600

±0.0025∣t∣

镍铬-镍硅

WRK
(WRN)

K

2

-40333

±2.5℃

3331200

±0.0075∣t∣

镍铬-铜镍

WRE

E

2

-40333

±2.5℃

333900

±0.0075∣t∣

-铜镍

WRT
(WRC)

T

2

-40133

±1℃

133350

±0.0075∣t∣

-铜镍

WRJ
(WRF)

J

2

-40+333

±2.5℃

333750

±0.0075∣t∣

镍铬硅-镍硅镁

WRN
(WRM)

N

2

-40333

±2.5℃

3331200

±0.0075∣t∣

钨铼3-钨铼25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