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效应
这个数值通常介于0与1之间,而且其数值绝对不能大于1,它是W(实功率)与VA(虚功率)值之间的比数,而比数的高与低,比数越高则电器本身的效能越 好,反之比数越低,则表示电器本身所消耗的能源越大,也就越耗电。
功率因子效应
有一种旧的训练法是与功率因子效应相关的,它就是保罗·安德森发明的土坑深蹲。土坑深蹲的原理是:你不能用很大的重 量做全程动作,但你可以用这个重量做小幅度动作,那么你就先用它做小幅度动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求进步。但这不能等同于功率因子训练法。
功率因子训练法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它的理论支持是:采用该方法所进行的训练,要比传统训练所做的功更多。
有人提出疑问:采用功率因子训练法,使用的重量固然增大了,但重物运动距离变小了,怎么会做功更多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采用功率因子训练法,由于使用重量大,在单位时间内(比如说一秒钟),这种训练做的功更多。
假设你做一次全程动作需要两秒钟,做一次半程动作需要一秒钟。如果训练时间固定,做半程动作,你就可以完成更多的次 数;如果动作次数固定,你就可以花更短的时间。
功率因子训练法的原理,我称之为功率因子效应,在生活中和健美训练中一直都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扛一百公斤重物走 一步,和扛十公斤重物走十步,感觉肯定是不同的,训练价值也是不同的(都有价值,但价值不同)。但在功率因子训练法出现前,没有人认真想过其中的道理,没 有人用最简单的话把这种效应表达、解释出来。因此,毫无疑问,功率因子训练法的提出是有价值的。
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效应
在这种训练法提出之前,大重量小幅度训练通常被人们看成是偷懒、虚荣、自己骗自己的行为。
比如说,某些虚荣心强的训练者,或者某些训练者在跟别人比试力量时,会使用很大的重量,但只做小幅度动作。这种做法 也许可以唬唬外行,但有一定经验的训练者都知道,大重量小幅度远比中等重量全程动作更省力。
但是,没有人想到从这种现象之中寻找它的价值。你知道,如果做小幅度深蹲,你现在就可以使用200公斤、300公斤来训练;但你一想到这种行为,就觉得是一种欺骗,没有进一 步去思考300公斤小幅度深蹲可能带来的价值,从而也就与新发现失之交臂。
当然,并不是说,因为做功更多,功率因子训练法就优于传统训练法。全程动作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功率因子训练法应 该看成是传统训练的一种补充。
还有一种旧的训练原则也是与功率因子效应相关的,它就是欺骗法则。某一组的最后两三次动作,如果你已经疲劳到无法完 成全程动作时,可以做几次半程动作,或者借力再做几次,或者让助手帮忙再做几次。这个道理很浅显易懂:当你已经疲劳到无法再用同样的重量做全程动作时,却 可以完成半程动作,因为谁都知道半程动作比全程动作更容易。欺骗法则距离功率因子训练法只有一步之遥了,你只需要问自己:既然半程动作更容易完成,那么不 就可以使用更大的重量了?这种训练会不会有价值呢?只可惜前人都没有如此向自己提问。我提出功率因子效应这个概念,不仅是为了表示功率因子训练法所涉及到的一种普遍原理,还因为这个概念可以对我们的训 练产生新的指导意义,产生不同于功率因子训练法的指导意义!
举个例子:
某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意)如果你总是把二头、三头放在大肌群之后训练,你可以偶尔尝试一下,在某次训练中专 门练习二头和三头,给予它们更彻底的刺激。
这种说法听起来合理,却经不住实践的检验。
偶尔单独练习二头和三头,这是可行的,因为它可以给予身体新鲜的刺激,而不是因为这样可以给予二头和三头更彻底的刺 激。
把二头、三头的训练放在大肌群的训练之后,并不仅仅是为了不影响大肌群的训练;也不仅仅是因为背、胸的训练需要二 头、三头的辅助,相当于提前给二头、三头热身,接下来再练二头、三头就事半功倍了;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涉及到功率因子效应。
在划船、俯身划船等背部训练动作中,出力的不仅是背部肌肉,还有二头,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俯身 划船对二头的刺激可能要强于弯举,因为它使用了更大的重量。谈到对二头的作用,你可以把俯身划船看成是一种小幅度大重量的变形弯举。
综上所述,本文已为讲解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效应,相信大家对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效应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希望本文能对各位读者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浏览过本文<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效应>的人也浏览了
基础知识
http://baike.cntronics.com/abc?page=100
功率因数表
http://baike.cntronics.com/abc/793
基础知识
http://baike.cntronics.com/abc?page=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