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知识课堂 > 正文

什么是毫米波?

发布时间:2012-12-29

毫米波的简介

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其相当的频率范围300GHZ-30GHZ,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毫米波是波的一种,频率 30~300GHZ(1GHZ=10HZ),波长在1~10毫米,又称“极高频电磁波”。它是一种功率低、波长短、频率极高的电磁波,它位于接近光波的交汇处,又称为“极高频电磁波。”


毫米波
毫米波的比较 

毫米波与较低频段的微波相比,特点是:①可利用的频谱范围宽,信息容量大。②易实现窄波束和高增益的天线,因而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③穿透等离子体的能力强。④多普勒频移大,测速灵敏度高。

缺点是:①大气中传播衰减严重。②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

与光波相比,它们利用大气窗口(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气体分子谐振吸收所致的某些衰减为极小值的频率)传播时的衰减小,受自然光和热辐射源影响小。

毫米波的应用


毫米波在通信、雷达、制导、遥感技术、射电天文学、临床医学和波谱学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利用大气窗口的毫米波频率可实现大容量的卫星-地面通信或地面中继通信。利用毫米波天线的窄波束和低旁瓣性能可实现低仰角精密跟踪雷达和成像雷达。在远程导弹或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需采用能顺利穿透等离子体的毫米波实现通信和制导。高分辨率的毫米波辐射计适用于气象参数的遥感。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探测宇宙空间的辐射波谱可以推断星际物质的成分。


毫米波
 
毫米波的作用

各国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的大分子组织(细胞膜、蛋白质、DNA、RNA)有各自的固有频率,当由于各种原因而使组织本身的固有频率发生紊乱时,人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疾病。而毫米的频率与人体组织固有频率是相接近的,所以毫米波可以引起人体大分子组织的谐振,因而毫米波的能量可以通过这个强烈的谐振而传入人体,使人体细胞紊乱的频率恢复正常,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状态。如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胞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并提高组织的功能和再生能力,加快了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也就产生了消炎杀菌,消肿止痛的作用。而且它还可以降低神经兴奋性,加速组织生长修复,促进骨髓粒系造血细胞的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及分裂,治疗肿瘤以及减轻癌症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