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偶腐蚀指的是由原电池作用所产生的金属腐蚀。电偶腐蚀是常见的局部腐蚀类型。当异种金属相接触,又都处于同一或相连通的电解质中,由于不同金属之间存在实际电位差而使点位较低的金属腐蚀速度比原来增大,电位高的金属的腐蚀速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电偶腐蚀。
影响电偶腐蚀的主要因素
1、偶间金属间的腐蚀电位差。在电偶序中,相距远的金属或合金电位差越大,则越易发生电偶腐蚀。
2、面积比。是指阴阳极面积比。阴阳极面积比越大,阳极体腐蚀越严重,即大阴极-小阳极的面积比对电偶腐蚀是十分有利的。这个因素对电偶腐蚀来说极为重要。同样由两种材料组成的两个电偶对,阴阳极面积比不一样,可以造成腐蚀速度上千倍的差别。
3、介质的电导率
一般来说,当金属发生全面腐蚀时,介质的电导率高,腐蚀速度大;介质的电导率低,则腐蚀速度小。但对电偶腐蚀而言,介质电导率的高低,对阳极金属的腐蚀程度的影响就有所不同。从实际观察电偶腐蚀破坏的结果表明,阳极体的损坏最严重处是在不同金属接触处附近。距离接触处越远,腐蚀电流密度越小,腐蚀越轻。在所有的电通路中,电流总是趋向于沿电阻最小的路径流动,因此介质电导率的大小直接影响阳极区腐蚀电流分布的不均匀性。
溶液电导率高,如在海水中,两极间溶液的电阻减小,电偶电流可分布到接触点较远的阳极表面上,阳极受到的腐蚀相对较为"均匀"。而溶液电导率低,如在软水或普通大气中,两极间溶液引起的电阻降大,腐蚀电流能到达的有效距离很小,腐蚀便集中在接触处附近的阳极表面上,形成很深的沟槽。这种情况特别要注意,不要误认为介质电导率低,可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电偶腐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事故。
电偶腐蚀的主要防止措施
①选择在工作环境下电极电位尽量接近(最好不超过50毫伏)的金属作为相接触的电偶对;
②减小较正电极电位金属的面积,尽量使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表面积增大;
③尽量使相接触的金属电绝缘,并使介质电阻增大;
④充分利用防护层,或设法外加保护电位。选择防护方法时应考虑面积律的影响,以及腐蚀产物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本文已为讲解电偶腐蚀,相信大家对电偶腐蚀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希望本文能对各位读者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浏览过本文<电偶腐蚀>的人也浏览了
耐腐蚀材料有哪些?
http://baike.cntronics.com/abc/1513
热电偶测温原理
http://baike.cntronics.com/abc/1342
热电偶分度表
http://baike.cntronics.com/abc/1341